以匠心育桃李,以微光照星河
/ 梁丽娟
Nurture Students with Ingenuity / Liang Lijuan
教师简介
Teacher Introduction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语文教研组负责人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暨阅读大赛评委
曾参与编写《古诗文没有那么难》
《<人民日报>教你写好作文(技巧与方法)》
《<人民日报>教你写好作文(金句与使用)》
《<人民日报>伴你阅读》等系列丛书
入选《现代语文》“杏坛学人风采”封面人物
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次获国家及市区级一二等奖
///
晚自习后的教学楼很安静,学生们早已回家,但二层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执着地亮着。灯光下,伏案批改的身影显得更加瘦小,红笔在纸页上勾画出的圈点符号,像星子般缀满墨香氤氲的夜空。这是梁丽娟老师普通的工作日,也是大家对梁老师早已习以为常的印象。
青灯黄卷守初心
晨光未启,梁老师早已端坐在自己的办公位多时,案头堆叠的教案上布满了红蓝批注,一笔一画间浸透着对教育的虔诚。执教十余载,她始终以“传道者”的姿态扎根三尺讲台,将“教书育人”四字刻入生命年轮。即便已是老教师,她仍坚持手写教案,将每一堂课视为与学生的心灵之约。有人问她何来这般执着,她总笑道:“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唯有以心为灯,方不负少年眼底的光。”青灯黄卷间,她以匠心守护着为人师者的纯粹初心。
梁丽娟在教师学校入学仪式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春风化雨聚星河
作为教研组负责人,梁老师深谙“独木难成林”之道。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她既当“领航员”又做“摆渡人”。每天的集备,她将多年积累的经典课例化作“活水”,引导团队在文本解读中抽丝剥茧;在学校的公开课展示活动中,她鼓励教师各展所长,让《荷塘月色》染上诗意美学,让《祝福》沉淀出思辨锋芒。在梁老师的带领下,语文学科组蜕变为星光璀璨的团队,每个人身上都充满了活力,年轻教师们常说:“梁老师总能把我们的点点萤火,汇聚成照亮前路的星河。”
梁丽娟在我校第三届教育教学专业研讨会上发言
云锦天章织日月
步入梁老师的语文课堂,便如开启一部流动的青春诗册。她执教《邓稼先》时,将“两弹元勋”的报国志化为具象的星轨图,让学生在数据对比中触摸科学家的赤子心;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以“童趣”与“规训”的时空对照,带学生听见鲁迅笔下成长的回响;吟《观沧海》,她一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如惊涛拍岸,少年们眼底霎时腾起沧海云烟;诵《木兰诗》,“朔气传金柝”的铿锵与“当窗理云鬓”的婉转在她喉间流转,课堂化作穿越千年的沙场与妆台。正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梁老师的课像一把钥匙,既打开文字的门,更推开世界的窗。”
梁丽娟在戏剧《桂梅老师》中饰演张桂梅一角
幽兰空谷自芬芳
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的教学楼里,总有三五学生捧着书本等候梁老师指点;二层的共享空间,常能看见她为年轻同事解惑的身影。面对赞誉,她始终谦和如初,办公桌上那株芬芳的蝴蝶兰,恰似她教育情怀的注脚。当新教师请教“何为好老师”,她温言道:“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既要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更要唤醒教师心中不灭的热望。”
梁老师以书生剑气写就教育华章,在千年大计的沃土上,她正与同仁们共同绘制着语文教育的清明上河图。岁月无声,墨香长存,这位守望着语言星空的师者,始终以最柔软的初心,雕刻着最坚硬的教育理想。
梁丽娟组织语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
梁丽娟老师的故事,是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师群体的生动缩影。当我们以温柔之心凝视身边的教育者,会发现每个平凡身影都在绽放独特的光芒。这些光芒或许不似日月辉煌,却如萤火汇聚,终将照亮教育理想的璀璨星空。
出品 | 文化创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