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正“认识”黄春校长,是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上。整整一个月,他常常一站就是一天。台上的讲述,不仅刷新了我对“教育”的认知,更让我真切地看到了什么是“做到极致”的教育人。他让我相信,“以人育人,共同发展”不仅是理想中的理念,更是可以践行的现实。那一刻我豁然开朗:四中,不仅是学生的学校,也是老师的学校,家长的学校。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坚信好的教育,终能抵达我们理想的模样。他口中那些穿透百年、跨越世纪的四中箴言——“自食其力、协同尚义”,“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厚其积储,大效于世”——在那一刻变得如此鲜活有力,直指教育的未来。我在台下听着,心底是实实在在的震撼。
轮到我负责“我眼中优秀的同事”系列,心里免不了忐忑。我翻过他的出版的书籍,试图勾勒一个画像,但真正走近他,那些预设都显得苍白。他是一位有理想、接地气的教育家,一个热爱运动、充满活力的人,一个鼓励学生自学自励、也鞭策教师日日精进的人。他的人生,正如他所言,有限也无垠。
人生,有限也无垠
/ 黄春
The Finite and Infinite Horizons of Life
/ Huang Chun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
雄安新区黄春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原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创校校长
原广东珠海容闳公学创校校长
原浙江蓝润天使外国语实验学校总校副校长
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
北京市房山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北京市西城区骨干教师
北京市西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硕士研究生班结业
全国校园文学教育指导名师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
///
在北京四中,“黄师傅”这个称呼在学生中流传甚广。从业二十多年,黄春校长早已是专业与素养的标杆。多少学生把他当作亦师亦友的存在,在他的课堂上开怀大笑,也曾被触动心弦悄悄抹泪,毕业时更留下过无数发自肺腑的感言。作为曾经的语文教师,他见证了一届届学生经历挫折、走向坚定、收获成长的蜕变。然而,这位对教育倾注了极致热爱的人,却坦诚地说过:如果可以重来,他或许会做另一种选择。
黄校长常说,走上教育这条路,是受父亲影响,也是“缘分”使然。“教师”、“师傅”、“校长”成了他生命中最重的标签。人生的选择充满未知,他曾作为创校校长投身北京四中房山校区,那所被誉为“最美学校”的校园里,处处浸润着他倡导的人文、诗意与自由的气息。从北京到珠海,他探索着容闳先生的教育理想,在基础教育的框架内不断寻求最优解。如今,他又响应“千年大计”的召唤,只身投入到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当我试探着问起那个“重来一次”的念头,他释然地笑了:“如果能重来,我想多读点书,学一门乐器,把运动坚持下去,再大胆一点表达自己。”他对当下很满意,感激父亲的引导和家人的支持,让他的人生没有早早设限,才有了今天这些“未曾想象的可能性”。
谈及对学生的期望,黄校长说得朴素而深远:希望学生能真正爱上学习,爱上学校,无论哪个阶段。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说这与其是对学生的期待,不如说是对老师的——他希望老师们品行端正,作风扎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予有效的引领;热爱工作,堪为表率。这些要求并非苛责,而是他身体力行传递的原则——“以人育人,共同发展”。
黄春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校长总是忙碌得难以“捕捉”。但在雄安校区的校园里,你常常能看到一个身影走进教室,不论上什么公开课,找个位置坐下来,就像学生一样安静听讲。他常说:“高处不胜寒,即便是登顶过北极,也得承认自己有限。你看,我连自家两个孩子都常常困惑呢。”他坦言自己能力有限,对学校的期许却格外清晰:“我只要求我的学校,要容得下学生的快乐。再坚持几年看看,一切都会好的。”
雪天与师生一起跑步
教育和教育背后的责任
走近黄春校长,很容易被他吸引——那份“有趣且真实”的特质,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还有骨子里那份“敢于冒险”的洒脱与勇气。他说,好的教育是自然生发的,根基在于责任——对自己,更对他人。在他心里,尽好份内的职责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的本分。
黄春校长与师生一起参与射击、篮球等运动
渐渐地,我发现黄校长身上有种特别的魅力,源自他超强的“学习力”。他会带着新生徒步、游学;带着教师团队四处“充电”;言语犀利,内心却温柔到骨子里;篮球场上、萨克斯旁、环游世界的路上,总能见到他充满好奇的身影。原来,一个真正有趣的灵魂,真的是靠阅历和不断学习拼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