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校

文体活动

科技文化综合实践 ||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周末北京微游学


2025-04-22 18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有这样一门课,它的教室非常宽敞,开在中轴线、大运河、古建筑......它的内容非常厚重,在历史与现实间相遇,思想碰撞,带来更好的教育。 让我们一同走进“周末北京微游学”,与四中的师生一起,“行走”在课堂上。

4月20日,师生们走进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开启了一段妙趣横生、创意无限的科技探索之旅。


马赛克杯垫:色彩与创意的碰撞

陶瓷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匠心与文化底蕴。在活动中,工作人员首先带领学生们领略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随后指导他们参考唐三彩绚丽的色彩搭配与独特的设计风格,制作以天然竹材为主体的创意杯垫。这些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巧思的杯垫,不仅是贴近生活的实用物件,更以创意为笔,勾勒出生活中的诗意画卷。





编结蜻蜓:彩绳与巧思的共舞

编结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经千年岁月沉淀,在一代代匠人手中薪火相传,编织出独属于华夏文明的文化记忆。每当立夏时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画面,便成为最灵动的注脚。孩子们在纺织工坊学习传统结艺技法,制作一只编结蜻蜓。在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掌握了编结技艺,并以传统工艺之美,迎接夏日的蓬勃生机。



木艺孔明锁:榫卯与匠心的博弈

榫卯结构作为中华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是隐匿于木头间的东方美学奇迹。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生动地为学生讲解:“榫”是凸出的木构件,“卯”则是凹进的承接部分,二者无需一钉一铆,仅靠凹凸咬合便能严丝合缝,稳固千年。学生们化身小小匠人,手持木料与工具,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亲手凑出一件件精巧的木艺榫卯作品。


草木染:植物与布帛的浸染

从植物染料的选择到染色原理,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古人顺应天时、就地取材的智慧。在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巧用皮筋捆扎、缠绕织物,通过松紧与缠绕方式的变化,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图案。随着织物在天然染液中缓缓晕染,斑斓色彩与纹理悄然浮现,一件件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草木染作品就此诞生,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之色与匠心之美的完美交融。





行走,是四中人最重要的成长路径之一。目前,我校已成功组织四期周末北京微游学活动。师生们沿着四条特色鲜明的主题线路,深度探索京城文化底蕴与科技魅力——漫步“帝都的脊梁”北京中轴线,探寻传统建筑美学与都城规制的千年传承;聚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解码榫卯智慧与飞檐斗拱间的匠心密码;溯源“帝都的半径”京杭大运河,感悟水利工程与城市发展的共生脉络;开展科技文化综合实践,在古今交融中触摸创新脉搏。四次游学之旅串联起历史与现代的时空对话,让四中学子在行走中拓宽视野,以脚步丈量首都的文化厚度。

出品 | 文化创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