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校

教学活动

杨楠:层层造物——神奇的3D打印技术 | 北京四中大讲堂(雄安校区·第71讲)


2025-05-09 29



北京四中大讲堂

第71讲

层层造物

神奇的3D打印技术


主讲人:杨楠

昆士兰大学生物材料工程博士

图片

讲座现场

3D打印技术原理是什么?适用于哪些应用领域?在未来有何发展前景?5月7日,昆士兰大学生物材料工程博士杨楠女士莅临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为四中学子带来主题讲座——《层层造物——神奇的3D打印》。杨楠女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形象的图片以及生动有趣的动手实操,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3D打印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



讲座开始,杨老师首先从医疗应用中常见的心脏支架制造入手,讲解了3D打印在医疗科技前沿的应用。针对手工编织心脏支架工序繁琐,且无法复现成果的不足,3D打印技术“挺身而出”,改变了医疗器具行业的发展。与传统制造相比,3D打印突破了传统“受迫制造”、“模具制造”与“去除制造”的局限,实现了技术理论跨越与应用场景的突破。金属材料、陶瓷、食品、建筑材料、光敏树脂都能成为它的材料;食品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汽车工业都是它所服务的领域。有了3D打印,曾经需要匠人日雕月琢的精密产品,如今便能交由机器“一键完成”。与传统制造相比,3D打印的出现大大节省了制造损耗,拓展了产品的创意空间,提升了社会制造的工艺能力。



讲完了3D打印背后的技术原理,在之后的课堂实践环节中,杨老师邀请同学们登上讲台体验水杯制作,亲身感受手工制造和减材制造与3D打印在制作工艺方面的不同。令人意外的是,减材制造组、手工制造组的同学率先完成,代表效率与先进的3D打印组反而落后了。针对这样的结果,杨老师指出,3D打印虽然是尖端科技,但它更适用于复杂模型的复原与构建。若制造者技术生疏,或者没有选对合适的技术应用场景,其结果也可能事倍功半。



活动最后,杨老师展示了3D打印在火星开发、细胞制造领域的应用构想。杨老师指出,从曾经纸面上的原理设想到今天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景,3D打印早已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门类。在未来,3D打印会继续在航天、医疗、食品、建筑领域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北京四中大讲堂”是以在校园里“开坛设讲”的方式,邀请科技、人文、艺术、体育、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以多样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治学所得及生活感悟。“北京四中大讲堂”在此之前已开展70讲,旨在营造学习交流氛围,帮助全体学生、家长、教师开阔知识视野、提升思想境界。

出品 | 文化创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