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校

教学活动

王奇寅:走进中国画 | 北京四中大讲堂(雄安校区·第68讲)


2025-04-17 43





北京四中大讲堂

第68讲

走进中国画


主讲人:王奇寅

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

复旦大学特聘书院导师

中国新水墨书画研究会会长

图片

讲座现场

何为工笔?何为写意?中国画有哪些运笔、用墨技巧?写意花鸟又有怎样的艺术特点?4月16日,中国新水墨书画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特聘书院导师王奇寅来到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为四中学子带来了《走进中国画——写意花鸟画之美与创作》的主题讲座。


在一个半小时的分享中,王老师从“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画的对比”、“写意花鸟创作要点与审美因素”以及“中国画历代创新探索与实践”等多个角度分享了相关的知识与文化。


他指出,中国画起源于远古,发展于秦汉,至晋代顾恺之后开始成熟。历经前辈先祖代代改进,最终形成了今天强调主观情感、追求浓厚抒情意味的美学风格。唐代花鸟画开始成为独立画科,宋代工笔花鸟达到高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画逐渐形成了重线条书写、重墨色晕染的绘画技巧。他以《出水芙蓉图》与徐渭《墨葡萄图》进行对比,讲解了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不同,强调了写意绘画率性潇洒的艺术特点。


在介绍完中国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后,王老师回顾了自己向前辈画家求师学艺的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等画坛巨擘,耐心讲解了这些绘画名家的艺术特点与创新之路。王老师精彩的分享,让在场师生收获满满。


王奇寅老师将其佳作《总领春风》

赠予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


初一1班徐沛熙为王奇寅老师

颁发“北京四中大讲堂演讲纪念证书”

活动最后,王老师现场创作了一幅牡丹图,并将其命名为《总领春风》,借此祝福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发展越来越好。正如王先生所言——创新是艺术的生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仅是每一位中国绘画创作者的职责,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愿每一位四中学子,都能像图中的牡丹一样,扎根时代的沃土,绽放出青春最美的繁花。


讲座结束后,王老师现场挥毫泼墨,为在互动环节中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题写了美好祝福的书法作品。

学员随笔

初二1班张靖尧:聆听王奇寅老师走进中国画的讲座,我好似踏入一座艺术的瑰丽花园。老师讲起张大千等大家,各流派的演变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现场作画环节更是惊艳,只见王老师笔锋游走如龙蛇,蘸墨、运笔一气呵成。一朵朵牡丹跃然纸上,争奇斗艳。那一刻,我深深领略到写意花鸟以形写神的魅力,也在心底埋下传承国画艺术的种子。

“北京四中大讲堂”是以在校园里“开坛设讲”的方式,邀请科技、人文、艺术、体育、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以多样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治学所得及生活感悟。“北京四中大讲堂”在此之前已开展67讲,旨在营造学习交流氛围,帮助全体学生、家长、教师开阔知识视野、提升思想境界。


出品 | 文化创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