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校

教学活动

魏鼎:江南风骨 | 北京四中大讲堂(雄安校区·第53讲)


2024-10-25 349




北京四中大讲堂

第53讲

江南风骨

讲座现场


主讲人:魏鼎

江南风骨人文游学团队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历史教师

图片



秋意渐浓,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初二年级的师生们即将启程,奔赴一场以《江南风骨》为主题的江浙游学之旅。行前,我校历史教师魏鼎在大讲堂上为大家细致地讲述了明代思想巨匠王阳明的传奇人生,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位伟大先哲的智慧与风范,领略江南风骨与心学智慧。



王阳明



王阳明,这位诞生于江南余姚的明代伟人,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他集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是“阳明心学”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真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古今完人”。




立德:传奇人生的基石




王阳明的出生充满传奇色彩,其母梦神人送子,怀胎14个月才出生,五岁前不说话,改名后开口。自幼受家学熏陶,养成独特思维习惯。12岁立志成圣贤,年少时自由不羁,心怀建功立业之志,13岁巧用智谋应对继母无礼,14岁起钻研兵法武艺,15岁考察边关,后虽经历学问探索的波折,如遵循程朱理学格物失败、醉心佛老之学,但始终在成长道路上前行。科考中第后在仕途上起起落落,1505年因刘瑾专权仗义执言而被贬贵州龙场,在此悟道,心境转变,还与当地人和睦相处、讲学著书。




立言:心学智慧的光芒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影响深远。“心即理也”,强调心外无物无理,如人对花的感知,心与花建立联系才有意义。要去除本心蒙蔽,回归纯净。“致良知”是发现本心的修行过程,需不断扩充良知。“知行合一”主张知与行相互依存,人要在事上磨炼,言行一致。其思想精华汇聚于《传习录》。

立功:安邦定国的伟绩



王阳明不仅在思想上成就卓越,在事功上也建立了不朽功勋。1516年,王阳明巡抚多地,迅速平定南中盗贼。1519年,宁王叛乱,他果断应对,在鄱阳湖激战获胜,43天平定叛乱。1527年,又成功平两广之乱,展现卓越军事才能。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初二(1)班陈奕潼为魏鼎

颁发“北京四中大讲堂演讲纪念证书”

王阳明的一生,从江南走出,他的品德、思想和功绩,尽显江南风骨内涵。他的传奇经历和伟大思想,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江南大地的历史长河中,等待着同学们在游学之旅中去探寻、去感悟。

学员随笔

初一(1)班高嘉甜:王阳明的一生,可以用“此心光明,亦复可言”这八个字来精炼概括。他不仅在立德、立言、立功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以其非凡的一生,展现了圣人的非凡风范。相传,王阳明的出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熏陶和教育,赋予了他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品质。王阳明的故事中,有一个细节特别触动人心:他曾因不满意自己的书法,而下定决心,投入整整一年的时间来苦练。这份对自我完善的执着追求,不仅体现了他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勇于自我超越。

初二(2)班张智轩:听了魏老师的大讲堂,原本陌生的王阳明先生好像站在了我们面前。阳明先生,追寻圣人之道,并著书《传习录》,能文能武,真是世人楷模。从神话色彩的出生到年幼时的求学,成人后的游学和龙场悟道,我们好像走过了他的一生。期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阳明先生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成了著名的书法家,这也让我更加深刻的领悟到“圣人皆可学而至”,只要肯努力,什么事情都能干好。

“北京四中大讲堂”是以在校园里“开坛设讲”的方式,邀请科技、人文、艺术、体育、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以多样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治学所得及生活感悟。“北京四中大讲堂”在此之前已开展52讲,旨在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全体学员开阔知识视野、营造学习交流氛围、提升思想境界。






出品 | 文化创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