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业:你知道石油吗 | 北京四中大讲堂(雄安校区·第63讲)
北京四中大讲堂
第63讲
你知道石油吗
主讲人:戴进业
中国青少年宫特聘专家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
讲座现场
你知道吗?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品,从出行的汽油到日常的塑料制品,都与一种神奇的物质紧密相连,它就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3月12日,师生们跟随戴进业老师的精彩讲座,深入了解石油的奥秘。
石油是一种赋存在地壳上部地层岩石中的粘稠、深褐色液体矿物,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能生产出重型汽车行驶450公里的汽油、大型卡车行驶65公里的燃料,还能供电厂发电约70千瓦/小时。此外,从日常的牙刷、塑料杯,到生日蜡烛、蜡笔等,都离不开石油的“贡献” 。
为了寻找石油,地质学家们运用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等多种方法。我国古代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东汉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高奴有洧水可燃”,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使用“石油”一词,还发现用石油燃烧生成的煤烟制墨效果很好。我国发现天然气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
近代石油工业以蒸汽机动力钻机使用为标志,一般认为起源于美国。1859年,美国人钻成世界第一口近代工业油井。我国近代石油工业开端于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苗栗开钻第一口油井。1907年,陕西延长的延1井完井,成为我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中国几代地质学家不懈努力,形成了适合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理论和技术。如今,我国已跻身世界石油大国行列,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就是最好的例证。
同学们观察海洋古生物标本
初一(3)班纪云宝同学为戴进业老师
颁发“北京四中大讲堂演讲纪念证书”
石油的故事,是一部人类探索自然、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从石油落后到石油大国的崛起,也承载着无数石油人的奋斗与梦想。
学员随笔
初一(1)班辛睿达:本期大讲堂的主题是“你知道石油吗?”。这个问题不禁令人陷入沉思:石油?它似乎就在我们身边,却又让人难以精准地指出它究竟在哪里。然而,戴教授的精彩讲解为我们拨开了迷雾。原来,石油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的衣服,到驱动汽车的汽油,再到日常使用的椅子……这些物品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石油的参与。由此可见,石油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石。
“北京四中大讲堂”是以在校园里“开坛设讲”的方式,邀请科技、人文、艺术、体育、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以多样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治学所得及生活感悟。“北京四中大讲堂”在此之前已开展62讲,旨在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全体学员开阔知识视野、营造学习交流氛围、提升思想境界。
出品 | 文化创意中心